首页 >>> 盟员作品 >>> 盟员作品 >>> 查看详细内容

返朴归真得造化

  • --——李品彬书法欣赏
  • 作者:漆跃庆
  • 来源:本网
  • 发布时间:2013-11-7
  • 查看:49

大凡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在他们的创作成熟期,尤其是晚年,往往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趋势,或由华丽而平白,或由作势而朴拙,中外古今莫不如是。这种同趋现象,既是历练圆熟后的艺术洒脱,也是体悟到了艺术最高境界的表现。所有的艺术种类,其最高境界无非就二字:真性。观李品彬先生的书法作品,心所赏、目所悦,感受也是“真性”二字。

                                     广西书法家李品彬

李品彬,笔名李程,自号老寿山人、墨香阁主,广西当代知名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网高级成员、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政协干部,并兼任扶绥县书协主席,从事书法研究与教学数十年,不仅作品丰盈,同时培养出大批书法爱好者,誉传八桂大地。

李品彬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年轻时从扶绥一个美丽的壮乡走入城市,后考入南宁第二师范,始任小学教师,先后荣获过全市园丁一等奖、广西优秀小学、中学教师等称誉;继任扶绥广电局采编,1996年在北京学习时,其新闻学的授课老师就是水均益;后调任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等职。正规师范教育和记者职业生涯,养成了他对诗歌、散文的爱好;家庭的陶冶与启示,也养成了他儒家情操与对艺术的好奇:叔叔是前清秀才,舅舅是老牌大学生,他们给李品彬以最初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父亲李振英不仅心灵手巧,而且是山歌能手,随手摘片树片也可即兴吹出清脆婉转的小调。所以,从小李品彬也会山歌和树叶口笛,他甚至自已动制作过杨琴。而这些艺术爱好与艺术好奇的养成,又以通感形式触发了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研习。在那个书籍、材料缺乏的年代,他用毛笔蘸着清水,在报纸上开始了万千遍的书法磨砺。为了拜名师,他曾两度程门立雪,均被拒见。终于有一天,著名书法周正山动了侧隐之心,让他迈进家门。一见面,周正山就直说:“你写两字我看!”当时的李品彬还是楞头青,竟然毫不谦让拿过大师手中的笔,就在桌上挥笔大书几字,把周正山给惊呆了——倒不是因为字,而且因为他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于是,李品彬成了周正山门下正式弟子,并在名师的指点下开始系统临习张芝、张旭,继而又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乃至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均有涉猎,作品在全省、全国多有参展并屡有获奖,一些媒体也加以了报道与刊发。然而,越是这样,李品彬越是不满足甚至痛苦,齐白石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时常萦绕在他耳边,如何从临习古人中跳出来,成了他最重要的思考与探索。


热爱自然、率性由真是李品彬的天性,他对园艺盆景情有独钟,犹如羲之观鹅般,他从盆景多变的艺术造型中,发现了一种生动自然的律动之美;他的老家有棵古榕树,那种枝蔓间显示的优美,如鬼斧神工般让他着迷。这些,给了他很大启示:书法的一笔一划和盆景、古木的一枝一叶很有关联,它们之间的一收一放或聚散浓淡互为承应,“师造化”当师自然。他开始潜心研究自然造化与书法表现的融合关系,偶有所思所感需要凝神梳理,就常回到家乡白土村(原名绍兴村)前的书岩石洞中独处,时有所得。每次从书岩出来,顿觉笔下有林下之风。从此,李品彬作品风格为之一变,形式上由过去或多或少的泥古作势而转为随心性而书;内涵上注重直观的表现,甚至呈现出象形会意符号,突出精神、情思、风韵的渲染,形中藏神,形神兼备,使书法的思想表达与形式相映衬,一如“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之效果。                                 

唐代画家张璪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在李品彬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子崇尚自然的哲学观和庄子之“无为而无不为”,对李品彬有着很大的影响。早年他临大家之书法,多在意于形,后来则重于悟其神最后终至忘形而得神,并将这种神韵与其对自然观察所得相融合,这种领悟,使他的书法全由真性而为之,甚至进入了一种“无我之境”,故而显畅达自然,笔法字形别有自然天趣、灵动妙真、朴拙稚萌之感。当然,这种效果,更与他的德性有关。书法作品,往往是个人内质的体现,书法之“法”,苦练可得;德却重于“法”,是书法之本,只有心存淡泊、自然和悦、以善为友、胸怀坦荡者,方能有一种真态真性,种真态真性就必然反映在书法作品中。也正因为此,李品彬书法中稚萌之态很突出,逸趣纷呈,天然之态跃然纸上,充分反映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纯真与自然,这也是李品彬作品最可贵处。而名师周正山“不怒,不易;宽己,宽人,宽事”的哲人胸襟与佛家风范,始终被李品彬奉为生活中为人、书法中求品圭杲,故而在其处世与作品中,也可见名师之影响。

李品彬书法,间或给人一种秦简意象,这是一种古朴;同时,又给人简约感,没有那种作势唬人的压迫感,而在这种简约中,可以溶入观众的想像。笔者为撰写著名艺术家应天齐艺术传略,曾采访过当代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王林先生,我们在一家咖啡厅聊三个小时,王林先生就应天齐版画《西递系列》谈得最多就是“极简主义(Minimalism)”。王教授提到:极简主义就是要消解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李品彬书法,正是给了观者这样一个意像空间,所以,他的作品寓有生动的灵魂。        

李品彬书法一如其人,天真随性而内敛,细细品赏,会发现稚朴中的老辣:藏锋不矫,露锋有度。大师遗风也偶显,如王献之 “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张芝 “若清涧长源……任于造化”,这些,在其作品中都可以有所对应。                                                                           

作为地方书协主席,李品彬先生在公务之余,将书法传习当作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使命来做,其弟子遍而八桂大地,其中有高官,有贫民,均慕其德慕其名而至;他把向青少年传输书法艺术当已任,培养了一大批书坛新秀并获奖;为了推广书法,他常在春节期间带队下到乡村,直接为农民送春联;扶绥的商业文化,也因李品彬而渐向书法文化展示。笔者曾参观了一家酒店,经理李先生带我们参观楼下楼下甚至炊房,竟然全有李品彬书法,如长卷、方斗、扇面等等,而且每幅作品,都与商德及做人做事关联,且多借集句法在古人句中按意境巧妙嵌入自已的感语,客人进店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作者与李品彬(右一)等合影


因师造化而得质朴,因尚自然而成天趣——这就是李品彬书法艺术的本真意义。而这种得之于自然与率真的创作,使李品彬书法在中国书坛别树一枝。



(作者简介:漆跃庆,笔名秦越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作家协会会员,为当代著名艺术家应天齐传记《艺术人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