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各界人士发言 >>> 文章查看

加大投入 科学规划 促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 --在全县2011年迎春茶话会上的发言
  • 作者:晏锦春
  • 来源:宜丰县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2011-2-1
  • 查看:175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就医环境明显改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医疗水平明显提升,疾病预防得到进一步控制,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2005年,我县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称号。然而,随着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价”的全面实施,卫生院基本没有了经济收入,我县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编制少”。 一是不能满足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目前,卫生院现有在编在岗正式职工392人。今年省政府重新核定全省乡镇卫生院编制(按每千人口1.2个编制计数),我县乡镇14个卫生院重新核定后的编制为264个(精减编制92个)。为确保完成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各项工作任务,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我县乡镇卫生院还聘请了合同制(临时)卫技人员84人(现有卫技人员476人);二是不能满足卫生院科室设置需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新核编后,我县花桥、同安、车上、双峰四个卫生院编制分别为13、12、11、10。按照《江西省乡(镇)卫生院配置标准》(赣卫基妇发[2003]20号)文件,卫生院应设内、外、儿、妇、中医、药、检验、防保、影像(B超、心电、放射)、护理等职能科室,才能正常运转。按现有编制以上四个卫生院基本的值班安排(两班倒)都无法正常保证,更谈不上满足科室建设需求,其他卫生院情况也是如此。

 二、“人才少” 由于受到编制和人才引进机制的限制,目前卫生院引进人才的唯一渠道是选拔“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从近年来我县“三支一扶”选拔的大学生来看,普遍存在“素质低、留不住,急需专业人才进不来”三个问题。由于“三支一扶”人员选拔由市级人事部负责组织,其选拔方式参照公务员选拔方式,不考医学专业知识而考行政能力测试,而且普遍是大专学历,从而导致选拔到卫生院支医的毕业生素质普遍偏低。近两年,一些“三支一扶”毕业生分配到卫生院来后,由于感觉到卫生院条件不好,每年就有近1/4的人员自动辞职。在专业结构上也不合理。卫生院需要的儿科、内科、妇科人才引不进,往往护理、药剂等过剩的人才被引进来。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局在此种人才引进机制上根本无自主权。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专生“当家作主”。

三、“拨款少” 一是社保负担重。据统计:2004-2010年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共支付职工社保费646.56 万元。今后,“社保费”将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水涨船高”,逐年增加。而乡镇卫生院人员缴纳的社保经费是直接从县财政预算的人头经费中支付。二是财政补助少。2008年,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县级财政补助为486.3万元,2009年为436.6万元,减少近50万元。三是职工人均财政补助偏低。2008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有在编在岗正式职工401人,县级财政补助为486.3万元,扣除离退休费195万元,社保费111.4万元,医保和遗属补贴20万元,失业保险和残疾人保险金22万元,在编在岗职工实际县财政补助为137.9万元左右,人均约3439元。2009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人员为387人,县级财政补助为436.6万元,扣除离退休费195万元,社保费128万元,医保、遗属补贴、失业保险、残保等经费约27万元,在编在岗人员县级财政补助为86.6万元。加上省级财政补助218万元(2009年按218个编制拨款,而全县实际有387人),人均补助7830元。从这两年的财政补助情况看,与国家要求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全额补助的政策相去甚远。

为确保农村卫生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乡镇卫生院在改革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按月预拨补偿资金。由于卫生院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卫生院基本没有了经济收入,基本无力按月发放职工工资及垫付医保、农保等费用。为此建议各项补偿资金要足额按月预拨到位。

二是科学规划专项资金。政府要科学地、有计划地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医疗设备更新及卫技人才的培训。

三是公开招聘卫技人才。在维持现有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队伍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县政府2003年确定的乡镇卫生院编制数(356个),按照“动态平衡、退一补一”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急需人才,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